2015米兰世博会的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旨在关注全球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应对人口增长等问题,同时探索地球资源与人类饮食之间的关联。其实,通俗地解释就是:食物-农业-科技-生活-未来。下面,跟着派的科技小分队,在世博园展开一天半的暴走,用腿丈量、用心体悟米兰世博会,一起来看看世博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打开世博会的第1把钥匙:心态VS无止境的大排长龙
本以为9月底到访,赶在世博会的末班车(米兰世博对外开放时间:2015.5.1-2015.10.30),可以巧妙地错开人流高峰。但其实人山人海是国际境遇,尤其是周六,简直水泄不通(热门场馆入场排队时间达4.5小时)。这时候,心态就是关键了:世界级的盛会必然是人人都要来朝圣的,摆正下心态,才不至于被前面不见头的队伍吓倒。
打开世博会的第2把钥匙:精选VS不太充足的看展时间
2015米兰世博会占地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超过140个参展国参展,共有53个国家自建馆,2个国际组织自建馆,9个国家联合馆以及企业馆和NGO组织展馆在不排队的前提下,每个场馆一一细致看过的时间保守估计要一星期。但派的科技小分队只有一天半!我们的策略是:精中挑精,精选场馆,分3小队同时进行以应对排队长龙。
以下为我们精选、看过之后得出的必看精华,打算10月份去围观世博的童鞋们看过来,拿走,不谢!
阿联酋馆
阿联酋馆占地4,386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占地最大的展馆之一。它带给参观者的将是在12米高、风吹砂浪般蜿蜒的砂墙以及一个75米长的法拉吉数字化中心间的旅行。入口处领取的平板电脑可与沿途安设的相应设备进行互动。参观线路的终点是一个环状、可移动的多功能大厅,大厅内放映的阿联酋国家宣传视频,讲述了一个沙漠国家的崛起,面临缺水危机的思考,震撼人心。
正如建筑名师解释的那样,在那里可以领略到“砂子的魅力”,这一魅力恰恰是阿联酋的魅力所在,也是整个展馆设计的创意所在。阿联酋馆运用诸多先进技术,如雨水再利用、光伏电池的综合利用以及低碳减排技术,真真做到了科技先行。
日本馆
日本人做事的认真与细致,在日本馆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日本馆的设计从整体到细节都表现了日本人对世博会的专业态度,制作精良的官方APP,处处可见的指示标牌,整个参观过程井然有序。PS,日本馆是我们遇到排队最长的场馆,4.5小时!整个场馆并不大,但一进去就会给你带来视觉冲击,置身于光与影的魔幻之中。
借助多种媒体形式,日本馆开始不断向游客推介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和食”文化。空腹的同学们进入日本馆真心是自虐,到处都是惟妙惟肖的美食,但是只可看,吃不着!
光纤瀑布+各种日本传统美食!美食从天上掉下来,逐渐滚到你的面前,当触碰到你的手时,食物还会跟着你移动,可就是没法把食物拿到嘴边,空腹误入!
韩国馆
韩国馆参加本次世博会主要向世界宣传韩食,推行韩餐全球化。纯白的建筑内,用高科技的手段呈现了韩食的制作过程以及韩国人对于韩食的哲学思想。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份石锅拌饭并不只是一道食物,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哲理。
整个展馆从韩食典型代表泡缸入手,表达对自然资源取用、搭配和和谐运用,参观过程中亮点处处:回答整个展馆三大核心问题的三个大型装置分馆外、馆内一二层独立连续展示,两个机器手视频播放器酷炫展示食物-人类-泡缸的内在联系,几百个泡缸在投影下的色彩变幻,震撼直击内心深处。全程表达深刻,文化线逻辑脉络清晰,完全值回1小时排队时间。
德国馆
德国馆面积4913平米,是本次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德国作为世博会大国,本次同样为米兰世博做了精心准备。每一名入场的观众都会发放一个纸质平板(Seedboard),结合场内的投影技术,参观者可以像使用平板电脑一样使用这些特殊的纸板,和馆内的展品进行互动,同时也有许多给儿童准备的游戏节目。德国馆名为”思想领域”,是由著名的德国建筑公司Schmidhuber设计。通过展馆的架构反映了德国的自然和丰富的景观。展馆有起伏的曲线、绿色的大棚和巨大的太阳树。太阳能树结合超薄有机光电技术(OPV)可以提供能源。
德国馆的参观者遵循计划路线将通过“营养的根源”——水、土壤、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最后到达“思想的花园”。展馆中装点着供放松和享受风景的私人景点,还有音乐、DJ和现场活动等。
英国馆
英国人好像直接忽略了大会主题,除了在展馆二楼蜂巢型平台上提供了英式早餐和啤酒以外,整个馆的设计并没有体现食物、种植食物这些话题,完全依靠以小见大,从小小蜂巢的抽象化表达,物理力学的精密组合,场馆主题建筑就像蓝天下飘散的白云,又像是不小心吹散的一朵蒲公英,美丽至极。
蜂巢型的花园设计,只能用引人入胜来形容,花草和灯光互相作用,充分展现了大英人民的园艺功底,想必也适合场景控的你。
奥地利馆
空气,作为万物生长的最基本元素,而呼吸奥地利,是在奥地利馆外就能看到的标语。本次世博会,奥地利馆把他们最引以为豪的高质量空气带到了世博会。进馆后,仿佛进入了一片微缩的奥地利森林,这片面积为560平米的森林每小时为1800名游客提供新鲜的氧气,在炎炎的夏日,简直是解暑的一剂良药。
空气,就是城市所需的“食物”。
哈萨克斯坦馆
由于首都阿斯塔纳是2017年专业类世博会的举办地,哈萨克斯坦对于本次世博会也是格外重视,不仅从国内选派了上百名工作人员来,在场馆的内容上也颇下功夫。每天不定时的户外歌舞表演,减少了观众在排队时的无聊。开场的沙画表演展示了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展厅中不仅有哈国令人骄傲的苹果,、广袤的草原,以及不为人知的咸海,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哈萨克斯坦人对能源的利用。不能错过的还有最后的4D电影,跟随太阳光到阿斯塔纳来一次追逐能源之旅。看完这里的4D,深深觉得国内3D电影要赶紧追上潮流,带给观众全新的观赏体验。
意大利馆
面积超过13000平米的意大利馆无疑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场馆,同时也是为数不多将在世博会闭幕后永久保留的场馆,耗资巨大的意大利馆采用了许多新颖的设计,不仅有如同石化森林般的外观,其建筑材料也独显环保特色,新型的水泥材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并转化惰性盐来降低雾霾水平。
意大利馆内部有多个展厅,有如同万花筒般的镜子展厅,多媒体与现实交互的展项,生命之树的微缩版本和设计思路,也有意大利不同大区的风貌展示。不过可能是因为展馆过大,准备仓促,许多地方并不如外表那般吸引人,展项还是有些空虚。
生命之树
坐落在意大利国家馆旁的“生命之树”高30米,由马尔科·巴利奇设计,包含着意大利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元素,表达人类前进的伟大力量
尤其在夜晚烟火之下,生命树带着依稀的光,仿佛生命之火,有燎原之势,震撼人心!
可口可乐馆
作为世博会的老朋友,可口可乐馆本次向观众展示可口可乐公司对于环境的保护与重视,以及再现了可口可乐经典玻璃瓶的百年历史。
文化性与体验性是可口可乐馆最大的两个亮点:墙面的可口可乐百年历史宣传画、可口可乐品牌墙和可口可乐地图无不在展现这个爱玩创意的饮料供应商的文化脉络。
展馆内的飞旋椅、LED舞蹈娱乐课程,入口处领取的玻璃瓶与出馆处的回收中心在带动大家了解可口可乐是回收降解过程,也不失与参观者互动的精妙设计。
中国馆
中国首次以自建馆形式赴海外参展,4590平米的中国馆是整个园区第二大外国自建馆。中国馆整体造型呈现出麦浪的效果,屋顶运用了传统式的歇山顶,约1000平米的园林景观也是宣传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平台。门口的北京胡同,故宫红墙等设计也颇具特色,内部分为天地人和四个展区,展示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设计有2万根LED人工麦秆组成了“希望的田野”画面,随音乐节奏不断变化颜色与画面图案。
整体设计理念不错,可惜场馆的落实表达的真实度以及馆内的媒介制作的精细度却略显粗糙。此外,设计表达主题多却失了一根主线串联,设计脉络不清晰。
入口处的油纸伞装置用以表达24节气,穹顶精细的节气绘画,是抬头之后最惊喜的收获。
中国-万科馆
本次米兰世博会上万科馆以“中国人的食堂”为主题,从横切面的角度配合国家馆讲述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将食堂可以作为一个载体,重新建构一个新型社区的关系。外立面4000块红色陶板在阳光照射下仿佛鳞片,整个建筑似盘龙一般,在米兰的蓝天下显得格外动人,再来几个特写:
万科馆内部的“媒体森林”,代表中国风的500根竹子把200块显示屏捆绑在一起,10分钟的视频对参观者进行视觉轰炸。整体理念独特,小缺点就是视频主线不够清晰明了,原本想要引起的情感共鸣估计会被切割化的零散视频分散而去。
巴林馆
巴林馆只能用简洁美来形容。如果你去世博会就是为了看房子看建筑的,那么巴林馆一定不要错过。由于不是太热门的国家,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在门外招揽客人,巴林馆只是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等人造访。
巴林馆切入主题的做法是潜移默化地将人带入其中,相当高阶。巴林常称自己为「伊甸园之地」,此次在米兰建的整个馆都是用清一色洁白的预制混凝土板搭建而成(摸上去质感有点像大理石),这个迂回的空间里包含 10 个以某种本土植物为主角的小花园,例如阿拉伯枣、阿拉伯柑橘、石榴等等,而这些植物的果实将在整个 6 个月的展期的不同时间内,轮流成熟起来。此时此刻,馆内正在开花结果的植物有:芭蕉,无花果(Ficus Carica ,人类最早在迦南地区种植的 7 种植物之一)和木瓜。
以下为世博会部分场馆的外立面的随拍(材质美得触目惊心,建筑的肌理之美无非如此),时间有限无法入内参观,这次的遗憾留到下届世博会,期待更多精彩:
[attach]548841[/attach]
[attach]548842[/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