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驱动的社区商业席卷下,咖啡店的厮杀已是血腥风雨,听说昆明的咖啡店能盈利的不足3%。山也就在这3%里,在任性的营业时间内经常坐无虚席,络绎不绝,开业一年以来,它已在昆明的咖啡排场中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形象。
▼街边视角
▼入口
缘起
Origin Story2022年8月,山也的主理人云峰和瑶瑶夫妻二人找到我们,在简单地畅聊半个小时后,一份山也的任务书传到了我的手机。这份特殊的任务书中没有循规蹈矩的功能需求和面积陈列,满满的都是他们对自我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也让我对他们的认识更加立体,一个独特、舒适、纯粹的空间会更符合他们的期待。山也的选址位于文化巷片区,这里是昆明文化脉络最密集的地方,当然也是内卷很激烈的地方。他们并没有挑选沿街的闹市商铺,而是有意找了钱局街一栋老旧办公楼中的二楼,这确实让我很意外。除了隐蔽不显眼之外,到达上还有一些繁琐,首先得穿过一个架空的车行出入口,然后右转拾级而上,爬越一段有年代感的四折楼梯后方才到达。
▼拾级而上后的第二道体验
▼巷子洞口
不过开门进入室内后出现的景象立马打消了我的顾虑,街边的樟树透过建筑竖向遮阳板有秩序地分割出了一条横向的绿色风景,配合上此时洒进室内的阳光,甚是惬意。此刻,我完全明白了他们选址的意义,结合这内部宝贵的氛围感和外部曲折的到达感,我认为这反而成为了未来山也的优势。远离市井的繁杂,寻求内在的静谧正是山也的设计方向。
▼初到场地横向的绿色风景
▼室内概览
空间的梳理
Spatial Layout现状空间主要由两个区域组成,区域一面宽12m,进深7m;房间的出入口和给排水点位在区域二,这块仅有9平米。原建筑中有六根混凝土柱,东侧三根与外墙接壤,西侧三根退让了外窗1.2m,这六根柱子和顶部的主次梁构成了现状空间的主要格局。▼场地现状
▼原状与施工过程
第一步先对流线进行重新梳理,将未来进出的主入口调整到东南角。如果从外部街道进入并爬上楼梯为第一道体验的话,那走过室外的连廊将会变为第二道体验,进入室内再安排一条第三道体验的巷子,最后通过一个转折才能到达内部的主要空间。这一系列有意思地安排既增加了进入的体验感,也强化了内部的到达感,更为山也的静谧营造了仪式感。对区域二中原有的子母门出入口进行保留,假设未来进行展览活动,两道门可以很好地组织展览的动线关系。
▼流线的重新组织
一条1.3m x 6m的长吧台作为咖啡操作区放置在空间最里的位置,大尺度的吧台会给运营上带去很大的灵活性。结合西北角的柱子围合出一个小库房服务于操作区,再用一面墙将西南角的柱子和南侧窗的遮阳板连起来,给室内巷子的尽头呈现出一个具有透视感的洞口。这样,两边的柱子就都被“隐藏”了,仅露出中间的那根柱子,它反而会显得更加稳重,强调了空间的中心位置。
▼柱子的处理
▼长吧台
顺着柱子将靠窗一侧地面抬高,轻微的标高变化会分割出不同区域的边界感,也会产生不同空间的尺度感。除了常规齐梁底做平吊顶的归整空间手法,主要区域需要一个特殊的处理方式来拔高它的地位。经过不同的尝试,我们发现拱券的姿态最为合适,两片拱的出现不仅消隐了顶部的纵梁,也统领了整个室内空间。
▼地面抬高和保留缝
▼靠窗地面抬高
拆除原有窗户,原封不动地保留每一块竖向遮阳板和每一个洞口,既是为了留住空间秩序,也是为了留住内部与外部的自然对话关系。最后,结合区域二的窗户位置设计一个干湿分离的卫生间来满足经营的使用需求,在一旁的角落刻意保留一道缝,这道缝会给这个角落带去很多趣味性。
▼保留一道缝
材料与建造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我们对空间的梳理并没有进行细碎的表达,整体还是以大关系呈现,虽然这样的处理对于材料的包容性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在用材上就可以无所忌惮。选材还是得回归到人们的体验和感受上,什么样的材料能让山也的人们放松下来,从而在这片闹市中获得那份内心的宁静,只有纯自然的材料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土、木、石便成了为我们选定的主材。
要想在室内里用纯自然的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土,土在山也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墙面。在现有室内是无法进行土墙夯实的,所以只能用饰面的方式来做,必须得做真土饰面,才能得到自然土质的那种呼吸感。一专一村团队和我们有着许多生土建筑的合作,山也同样借助了他们的帮助,不仅带领我们研究出了适宜的配比,还提供了晋宁项目工地中的生土原料。我还记得那天下午云峰亲自到晋宁工地去选土、筛土、拉土,可以看得出,他对自然材料的喜欢程度是不亚于设计师的。在上墙之前,我们做了大量试验,先是调节了土和砂的比例,得出了最稳定的配比,又添加了少量色粉得到了最合适的成型颜色。土料准备完毕后,先对墙的底面进行拉毛处理,再刷一道墙固,做好稳固措施后才能把配好的土料披刮上墙,厚度控制在2cm,太薄效果出不来,太厚会有脱落的风险。为了让墙面清洁比较方便,待其干燥后,特意在表面补了两道透明的防水剂。至此,生土墙面大功告成。
▼生土墙面施工过程
▼生土墙作为投屏墙
与生土墙搭配的是粘土红砖,这也是我们在做乡建项目用得最多的一种组合。在山也里我们先用实心红砖在入口巷子背面做了一面书架,直立砖作为柱,卧平砖作为梁,但是单块砖的尺寸有限,无法满足大跨度需求,放不了大尺寸图书。从而加入了三列大跨度木板梁,木板的两端嵌入红砖内一并砌筑,这样,陈列多种可能性的红砖书架就成型了。
▼红砖书架施工过程
▼红砖书架
为了室内空间不被占用和浪费,墙和地的部分就放弃了砖块,采用的是2mm黏土红砖切片进行贴面,在铺贴图案上也布置了引导、转折等设计上的安排。比较遗憾的是原本设计的两块拱券顶也是砖片满贴,这样空间内的整个红砖部分就很统一且纯粹,但出于安全的考虑,物业坚持不给在顶部进行铺贴工作,只能被迫选择用仿红砖的涂料来替代原本顶面的红砖贴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完成的效果,也只能勉强接受。
▼红砖地面
▼仿红砖涂料的劵顶
▼一角
除了土以外,木头涵盖了门窗、家具、地板,在空间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和云峰跑了昆明周边的木材批发市场,最后选定了性价比较高的菠萝格作为原材。西面与室外的自然环境接触,有光,有风,有植物,是山也空间最重要的一个界面,我们希望通过木窗的设计可以给室内和室外带去多种不同的对话感受。建筑原有的竖向遮阳板分割出了八格760mm宽的小洞口和一格2660mm宽的大洞口。
我们将小洞口设计为90度的平开窗,大洞口设计为折叠推拉窗,这样所有窗户在打开时可满足最大开启,内与外完全打通。单扇的窗均为实面窗,当全部关闭时可以屏蔽光线,满足室内做电影或沙龙等特殊活动的光照需求。为了增加内部空间的乐趣,我们特意在每扇窗适当的位置留出了一个小圆洞,阳光会穿过小圆洞洒进室内,小圆洞依次阵列,延续到端头起一个“山”的形态,这条有趣的图案我们玩笑得称它为山也星象图。
▼八格小洞口和一格大洞口
▼窗边座椅
考虑到大风和大雨天气,窗户关闭时完全把自然光遮蔽也不妥当。因此我们在平开窗上又动了点心思,取中间分为上下两段,下段靠外做成玻璃,靠内做成上推式实面窗,在中间安置扶手。这样,窗户在关闭的时候,可以把下段实面上推,露出一半的玻璃面,从而保证了内部的采光。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因为这样的状态控制了进入光线的高度,反而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一举多得。
▼关闭的窗户
石材采用的是腾冲火山岩,火山岩的颜色较深,表面的肌理感很强。分料上做成了两种,规整的料石用于室外走廊的铺地,而毛石用于吧台的立面,呈现自然砌筑的感觉。与吧台相连的主要空间地面选用了碳化木板,它的碳化痕迹和火山岩的表面肌理有一种很好的呼应,而且这个区域地面的颜色暗下去有助于平衡整个空间的材料色彩关系。
从爬上楼梯后的火山岩,到进入室内的红砖,再跨进主要空间的碳化木板,地面的不同材料安排也再次强调了进入山也的不同的体验感。
▼不同地面材料
▼自然材料装饰的室内
从软装的意外到接受
From Accident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oft Decoration Process to Acceptance山也的设计是从2022年8月开始的,我们历经两个月完成了从方案到施工图的工作,10月底施工负责方江哥和赵师傅进场,虽然受到12月疫情放开的影响,在23年的春节硬装也算基本完成。到了3月底意外发生了,云峰伤心地告诉我,丽江的家具厂突发火灾,原本要住进山也的桌椅等软装被一并烧毁。丽江的家具品牌是云峰的朋友所创立,设计初期他把产品清单发给了我,看看有没有合适山也的。我很中意这家的产品,无论是从形态上和用材上都非常适合山也,我们精心挑选了一部分用在空间的不同区域,可是偏偏发生了火灾意外。如果要等家具厂的复工再交付,至少要8个月,这是等不了的。
4月开业将近,由于时间仓促,云峰和瑶瑶来不及和我商量定夺,被迫拼凑出各种各样的桌椅放进了空间里,以至于开业前那天我走进山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懵圈了,作为一名设计师对简洁统一的偏爱和追求使我接受不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椅子,特别是窗边带有浓烈装饰元素的复古椅。当时的我一直觉得这些繁杂的软装破坏了整个空间,它们破坏了所谓“作品”的完整性,以至于我都没有自信去请摄影师对空间进行拍照存档,更别说去梳理文字进行项目发布。
直到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提交了那时休息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成果,来到山也放松静坐。这里的生意非常好,我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吧台前的座位,坐下后的我看着云峰和瑶瑶非常认真地对待着到店的每一位顾客。在和他们的聊天中得知,很多顾客都已经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隔三差五就会到这里串门,点杯咖啡聊聊日常。他们二人还不间断地往空间里添置新的陈设,内部的每个位置都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此刻,我深深感觉到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活搬进了山也,现在的山也就如同他们的家一般,空间里所有的物件都传递着他们二人的生活气息,这种气息无形中滋养着到店的每一位人,再配合上他们的热情好客,自然而然形成了山也独特的内核。
这时,我油然地放下先前对软装那点企图驾驭的执念,放下了所谓的不统一和不接受,放下的同时整个人反而松了下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细细感受着现在山也的真实。云峰说,本来他打算找时间替换成原先我们一起选定的家具,但是很多人都喜欢现在的山也,他们很享受这种“客厅”的感觉,就保持现状他觉得也挺好。的确,现在的山也就在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它创立时的slogan,把生活还给生活。
▼台面陈列
我想起了赵扬老师讲述竹庵时说过的话,房子是需要由住的人来养的,设计做好该做的,其他的就交给生活吧。今年春节后,我邀请了赵老师到山也小憩,让我意外的是赵老师对山也的设计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这份肯定也让我有信心把山也这一路的过程进行了图文梳理并呈现给大家。5月7日,周二,山也店休日,我邀请建筑摄影师王策拍摄了它的周岁照,他认真细心地记录下了现在真实且鲜活的山也。
▼室外立面
▼模型
▼平面图
项目名称:山也
项目类型:室内改造
项目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钱局街83号二楼
项目面积:120平米
设计时间:2022.08-2022.11
完成时间:2023.03
设计公司:拾号建筑
设计团队:周诗皓,吴雨桐,李金航
空间摄影:王策